近日,湖南永州發生了一件很能勾起大眾荷爾蒙的事:有網友在當地論壇曝光某學校副校長與一女子玩車震,還配了男子衣衫不整的照片。在大多數人那裡,權力是一劑春藥,尤其還“有圖有真相”時,一個充滿“道德敗壞、勾引良家、權色交易”的大片,仿佛像真實的紀錄片一樣,在無窮的想象與圍觀中,迅速傳播開來。直到官方組成的調查組給出劇本結局:那是人家兩口子觸景生情的水乳交融。一部貌似波譎雲詭的懸疑反貪片,原來就是一部普通人情深意切的愛情片而已,這個烏龍擺大了。
  雖然在室外車震在不少人看來,多少有些不妥,但畢竟是在夜間自己的車中,還不是典型意義的公共場所,難說多麼違背了公序良俗。可當事人的現場照片卻被貼了出來,實實在在地被網絡游街了一次。
  這一事件,令人想起12年前轟動一時的“夫妻看黃碟”事件。當時,是代表公權力的警察,深入私宅,侵犯人權。它引發了一場“公權與私權邊界何在”的大討論,深刻影響了社會的進程。今天,私權範圍內的事,一旦再有公權不當或非法介入,勢必會引發輿論強烈反彈。
  而現在,侵犯他人私權的,則換為個人,換為風靡多年的“網絡舉報”。
  12年前,警察最終道歉了,12年後,“網絡舉報”也到了應該自省的時刻。
  最近幾年, 公民網絡舉報、曝光公職人員的不當言行乃至涉嫌違法犯罪的行為,在反腐鏖戰里,立下了汗馬功勞。只是,在反腐這一目的正確、目標宏大的旗幡下,萬萬不可忽視手段與方式的合法,要知道,魔鬼在細節中,多少罪惡正是在高大上的旗幡下翻雲覆雨,多少悲劇也正是忽視了程序的正義而自飲苦酒。
  在進行了無數的公民反腐案例啟蒙後,那些長傳沖弔式的粗糙打法,應該逐步改進,引入先進的理念,包括曝光權與監督權如何相得益彰、弱者的武器與傷及無辜如何平衡、公民權利的使用和自我約束如何統一……釐清與規範它們的邊界、關係,是法治升華和生根的必需。
  網絡舉報當然不需要像警察、檢察官一樣,將所有事情都查得清清楚楚才能動手。但網絡舉報,也要遵循信息發佈的基本原則,不能全然不在乎信息的真實性,也不能全然不在乎舉報是否會給他人帶來不當的傷害。
  以曝光權與監督權的關係為例,一方面隨著技術的發達使得曝光醜惡成為舉手之勞,另一方面卻是曝光常有刻意扭曲、隨意濫用,結果是無辜被傷及、他人合法權益受損。
  這樣的事情發生多了,不但傷害了無辜者,更傷害了網絡舉報本身。在可預料的數年內,這一形式肯定還將為中國繼續肅清貪腐,但如這一形式本身公信力消損,會導致公民的監督權受到削弱。假使那個副校長真的有問題,這一次錯誤的烏龍,也會給他穿上“避彈衣”,人們難以再相信關於他的“流言飛語”了。
  在正義的目標下,曝光的手段、方式等過程也須“吃一塹長一智”,不僅要利用好法律、技術,更要善用。無法肯定的就絕不說肯定的話;無法確認真偽的就儘量不“以假亂真”;道聽途說、捕風捉影的,更當謹言慎行。對假惡醜的鞭笞,最好的方式是有理有據,既要行使公民正當的權利,也要尊重他人的權利、明白權利的邊界,做到精確打擊而不傷及無辜。
  弱者的武器與傷及無辜、權利使用和自我約束,這都是民眾從臣民、草民走向法治公民的必修課,不因占據道德和輿論高地而無所剋制的使用權利,懂得守界、節制、不傷害他人權利,公民越是善用法治的原則理念行使權利,越容易通過個體努力將越界的權力趕回去。
  12年前,國人在一場聲勢浩大的討論中,明白了一個道理,並且從此深入人心:公權有邊界,不能隨意侵入私權領域。12年過去了,我們理應更加成熟,升華公民私權意識:不僅公權力不能隨意侵入私權領域,私人也要尊重其他公民私權的邊界。相信一個以法治、理性為基礎的權利時代,更容易馴服權力,將權力關進籠子,也更能讓每個人的權利得到保障。 □馬九器
  (原標題:“夫妻車震”應促網絡舉報反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n25fnig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